【文評藝評】貝九演奏會感想 24/03/23

 

落落長碎碎念,因為我對著日記寫不出來,要發post才寫得出來,假裝有人要看才足夠勤奮把前因後果完整鋪陳

打這麼長誰他媽看得完.jpg 

而且我沒有修稿,當大便看就好,以後再來想辦法修



2024/03/23

演出曲目:

華格納,唐懷瑟序曲,WWV 70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Op.125



很少聽音樂會因為要曲目我都有興趣才會去聽,再加上我底層貧民聽不起

看到廣告的時候我剛好在聽華格納,我對華格納還好,但他的唐懷瑟序曲不錯

又滑到一次廣告,看到貝九,想說好啦,去聽

我高中第一次完整聽完貝九就說總有一天我要親耳聽貝九現場演奏

所以我去是為了貝九不是為了維也納交響樂團



我從02/18開始聽聽華格納的感想:他跟我電波不合,更準確地說是我跟歌劇電波不合,就連貝多芬的唯一一部歌劇我也聽不下去

 

而且他寫的東西又臭又長,我聽他作品只聽片段,不可能整部歌劇全聽

 

華格納我最喜歡的不是最多改編的〈女武神的飛行〉,這首原曲有八分多鐘,後面還有人聲,那個人聲跟我電波超級不合

 

最喜歡是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想到紐倫堡就想到大審判)

 

我好像聽沒幾天就回去播放貝多芬了= =



我要再講一次貝九跟我的歷史淵源,我高三那年學校整棟整修,畢竟我那時候的雄女已經超過九十年了,建築物有夠破舊(反觀現在的雄女有夠新,羨慕),整個雄女師生職員移去不知道在哪的原高雄縣偏僻國小上課,我放學坐公車回家要一小時

 

我覺得那一小時很枯燥煩悶,也不知道手機滑什麼,想到貝九演奏需要一個小時(超過),於是我就每天放學回家都聽貝九


我忘記到底是從什麼然後、以及如何接觸到貝九,以及為什麼我高中就那麼喜歡貝九……想不起來



現在科技超進步的,掃QR就可以入場,四五年前聽音樂會買票後要花時間去指定通路領實體票券才可以入場


台南文化中心外面有湖,我都在拍外面的鳥,不怕人的鳥,可愛

 

那個綠色有夠美,可能太久沒有出去了,或者外縣市的草比較綠,反正我覺得很美,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我自己覺得美就好

 

可以理解Wordsworth為什麼那麼喜歡湖,因為生活太煩悶、倦了書頁,這時的大自然顯得美好且真摯。經歷了恐怖統治,拿破崙的迅速竄升極似席捲重來的專制主義,以及灰煙爬升瀰漫的城市——dark Satanic mills,難怪在田野山林間尋求且尋得一絲慰藉。



我去的時候想說外面怎麼有一堆人在排隊,是在排什麼,問一下旁邊工作人員,哇喔是在排戶外場,這麼好有戶外場

 

我四點多到的已經大排長龍了,排第一的在那邊打地鋪,不曉得幾點到的



入場晃到文化中心二樓有熟悉的臉,是齊克果畫像

 

我:哇喔是齊克果欸!!!可以吃嗎

 

我想到這是政府的,應該是市府收藏ㄅ

 

還有其他畫但我就特別喜歡齊克果

 

其實我跟齊克果不熟,但聽起來就很高深,嗯



我應該穿西裝去,可是全身都黑的不太好看,懶,再加上我胸部太大我不知道現在扣不扣得起來,所以算了


票價稍微貴一點的演奏會好處是可以栓選掉大部分的雷包,嗯嗯嗯沒有問今天演奏什麼那種

 

是有看到有觀眾穿西裝啦,但還是偏少

 

雖然兒童(指真的兒童那種,不包含青少年)還是算多,我視野範圍望過去就有三個,但素質很好都沒有鬼吼鬼叫欸



我坐的位置還蠻中間的,選票平面圖那個位置看起來很慘,現實視野很好,你看我拍的照片還不錯呵呵

 

演藝廳裡面還蠻大的,比衛武營大

 

衛武營某個廳那個讓我懷疑在坐機艙,甚至比機艙位置還要小



前面都廢話,重點在這裡

 

那個唐懷瑟序曲,二十分鐘如一瞬

 

這個指揮的節奏比我習慣聽的版本快個半拍到一拍

 

可能出於現代人不習慣聽比較慢的節奏而做的改變,我反而喜歡用又慢又重的力道狠狠碾磨

 

很高興我後來把注意力放到指揮身上,那個指揮第二樂章的時候很有活力、充滿動能(我想的字是animated,不知道怎麼翻),擺動臀部的幅度和揮舞的雙手,差點以為他要跳舞

 

第二樂章是諧謔曲,老貝之前沒人把諧謔曲放到第二樂章

 

題外話,第二樂章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不只是奏鳴曲式更是賦格,猛

 

尤其那個幽默且突然的結尾,好像老貝在對我們微笑,善意的調侃與戲弄

 

所以第二樂章本該是幽默的,那個指揮演出了老貝想帶給人的幽默

 

我以前不解為何要把諧謔曲放在前面,仔細想想,需要第三樂章最沉重的沉澱才能凸顯第四樂章的磅礡與喜悅,所以改讓第三樂章是慢樂章


我第三樂章沒有睡著!哼!


第四樂章,美

 

結果對於第四樂章我反而不確定要講什麼

 

有時候我打文打到一半,會覺得這一切都毫無意義,我打這麼多又沒人會看,我是要給自己看的

 

可是、可是

 

如果現在不寫下來就感受不到了,記憶跟情感會隨著時間消逝

 

很多時候我翻我多年前的動態我不知道我在寫什麼

 

那還是寫下來吧。或許心中終究有股渴求,渴望這些情感能被紀錄。

 

也許這就是Wordsworth在革命九年後,再一次走訪Wye河岸,寫的sensations sweet!

 

無法在當下就將情感真實紀錄,為了將激昂凝練為文字,需要一段寧靜、需要思考、需要組織,景緻或感情雖已不再上演,但那太美、太震撼,所以書寫時已轉化為

emotions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

 

我想,沒有事物能比擬貝九第四樂章的慷慨激昂與美麗,你能做到的,最多只是拿相近的事物比擬

 

好以下這段為了戲劇效果我有一點點誇大,而且我對老貝生平其實沒有很了解🐒,我小時候看他改編給小朋友看的傳記一直記到現在

 

究竟是什麼樣的靈魂、什麼樣的心智,可以在最黑暗的日子——他的腹裡充滿積水、馬子跟別人跑了、貧窮與疾病如夢魘般纏身、再也聽不見樂聲的情況下,為「喜悅,神聖的美麗火花,/天堂的女兒,/繫起全人類的橋樑(Joy, beautiful spark of divinity,/Daughter from Elysium,/All men shall become brothers)」這種句子譜出樂音?

 

他沒有怨懟天意的不公,而是……譜出喜悅。怎麼能在風強雨驟的暗夜感到開心呢?而且他不要獨樂樂,他要全世界樂樂。有點像彌爾頓在說「不好意思我不只要寫英格蘭我要寫全人類」


你一直才是那位真正的英雄與皇帝。

 

 24/03/23







張貼留言

0 留言